前言
茂谷柑英名“Murcott”、“Honey tangerine”或“Honey murcott”,系由宽皮柑及甜橙杂交选育而来,属桔橙类(Tangor)之柑桔。台湾早在1960年代,由台湾大学园艺系林朴教授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试种。茂谷柑由于糖度高风味佳,果肉深橙色,果形扁圆形极为美观及耐贮运等优点,近年来极受消费者欢迎,系为目前最具市场竞争力之柑桔类果品之一。由于茂谷柑生产技术及果实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栽培面积又日益增加,果农应加强栽培技术与管理,建立形象品牌,提升茂谷柑产业之竞争力,以达产业永续发展及经营目标。
品种特性
茂谷柑为常绿小乔木,生长适中,树型呈丛状,枝条直立性强,侧枝多且下垂,树干平滑;叶互生,叶片中小型,阔披针形,叶缘钝锯齿,叶面、叶背平滑革质,叶面浓绿色,叶背浅绿色。3月中开花,花期长,花中小形,白色,具芳香味,为虫媒花,自交亲和性。翌年1月下旬~2月下旬成熟,果实坚实,扁圆型,果梗与果顶部平坦,果重约150~200公克,果梗小,果皮薄光滑,橙黄色,较不易剥皮。果肉柔软多汁,深橙色,糖度为12~15°Brix,酸度0.6~1.0%,风味浓郁,耐贮运。种子短三角形且小而多,平均12~20粒。植株常有隔年结果之倾向,果实常在枝条顶端着果,致果实容易引起风疤及日烧症。茂谷柑在大年常易落果,尤其裂果后造成大量落果。
栽培管理
气候与风土
茂谷柑为属杂交种中较不耐寒的品种,其最适宜生长之年平均温为20℃左右,台湾气温条件不会受到冻害,又有足够的高温可供生长,但以中部地区气候较为理想。年平均温较低之地区则果形偏小,而温度较高之地区,则生长较快,果皮较薄且易裂果,其果实亦较软,果色为橙黄色,若土壤温度高其氮肥效应高,则果实果梗附近转色较差。在年平均温为20℃左右之冷凉地区,日夜温差较大,则成熟期着色较佳,于充分成熟时果色呈橙红色,果肉较为坚实,质量较佳。
苗木及定植
台湾柑橘普遍受病毒病危害,因此在选购苗木上时应采无病毒之健康种苗,苗木选择时应具备品种纯正、健康的根群与枝叶、不带任何病毒及病虫害等。茂谷柑以嫁接繁殖为主,与酸桔砧亲和力良好,嫁接后幼年期生长较慢,结果初期果形虽稍偏小,但当树龄达10年生以上时,结果稳定且质量良好。以广东柠檬砧亲和力亦良好,植株初期生长较旺盛,虽果实较大但油胞较粗,但着色及质量稍不理想。高接于桶柑及柳橙,生长亦良好,高接树龄在3~5年生时生长最良好,高接树龄不宜过大,以致植株因嫁接部位生长不良而衰败。高接桶柑者,有果型偏小情形。高接后第1~2年不宜留果,以免造成结果后枝条断裂,应加以除果,以促进分枝加大树冠。高接后3~5年内初期结果,果形偏小且大小不均,质量较差,其后树龄愈大质量愈佳。
茂谷柑定植适期以初春或梅雨季为宜,植株根系完整之苗木,在有灌溉系统之果园或盆栽苗,全年均可栽植。栽培行株距以6×4公尺为宜,栽植前应先行准备植穴,其大小以一立方公尺为宜,植穴底先填有机质及磷肥再填表土与心土,酸性土壤可趁此时施入适量之石灰或白云石粉予以改善。定植后应立枝柱支撑幼苗,防止风吹动摇,影响植株生育。
整枝与修剪
茂谷柑一般不重视短截修剪之工作,往往有顶端优势使徒长枝过度生长,顶端开花结果后,造成枝条过长细软,穗状结果后枝条严重弯曲。为避免穗状结果,夏季应加强实施摘心或短截修剪之工作。茂谷柑成龄树的树形管理,主要在于利用修剪,以控制树形及树冠,而修剪可分为夏季修剪与冬季修剪。夏季修剪宜短截轻剪及疏枝,成年树盛果期树势生长较缓和,抽生夏、秋梢量较少。但如植株生长势强而大量抽生夏、秋梢,甚至萌生大量徒长枝,徒长枝除预留更新母枝之用而加以短截外,其余应加以剪除,以免因顶梢结果造成裂果发生。至于夏、秋梢亦应加以短截,过多者亦应加以剪除,以免影响树形及果实质量。但当树体大量萌抽夏、秋梢,应检讨调整施肥量及疏果量。
冬季修剪修剪量较多,但视树势决定修剪程度,修剪量以不超过15%为原则,于2月中旬左右,将枯枝、病虫害枝、重叠枝、纤弱枝、交错枝、徒长枝或过多之结果母枝加以修剪;树势较强之粗大枝梢疏枝修除,应分2~3年逐年分段实施修剪,以免一时修剪量过多而影响树势,及造成大量抽生徒长枝。树势较弱时使用缩短修剪,以缩小树冠并刺激枝条萌发,并配合疏果,以培养根群恢复树势。过度衰弱植株宜行轻剪,不可结果,并配合施用多量高碳有机肥改善土壤,且应少量薄施化学肥料,以使恢复树势。
疏果
疏果其目的为摘除着生过多的果实,以减少养分与水分竞争,使每颗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确保留存果实得以正常发育及提高果实质量。茂谷柑为极丰产之品种,植株在大年时,结果量过多应进行疏果,如疏果量不足时,果实生长后期,枝条挂果过多常易发生断裂。且结果过多植株负荷过大,消耗过多之树体营养,使树体严重缺乏氮及钾,反而造成中果期之大量裂果、落果,以致秋季叶片黄化,植株树势衰弱而影响次年结果,严重时造成树体衰败。
疏果工作应及早进行,应于第二次生理落果结束后(约在五~六月间),将畸形果、病虫果及枝梢着果量过多之果实疏除,以避免养分供应不足,影响果实之发育,同时可减少裂果之发生。对于已开裂的果实应及时摘除,以免继续消耗树体养分。至于疏果量之多寡,应使植株之生长势略为大于留果负载量为宜,亦即使植株于疏果后,尚能抽生少量之夏、秋梢为其平衡点,以免影响树势,使能生产大型果且质量高之果实。在大年时除疏果宜早外,亦应加强肥培管理,以防止早衰,尤其在氮钾肥之施用量,宜比一般椪柑及柳橙施用量为多。又为避免开花结果过多,应加强利用冬季修剪,剪除太长或过多之结果母枝,以减少过多之开花结果量,则相对可减少疏果工作量。
土壤肥培管理
土壤管理:
茂谷柑对于土壤的适应性与一般柑橘类似,但为追求质量,对土壤之选择亦需格外讲究,果园及土壤排水要良好,即大雨过后不可积水,土层厚宜50公分以上,不可有耕犁层(不透水层)存在,土壤质地以壤土至坋质壤土较佳。土壤有机质含量3%以上,土壤酸碱度(pH值)在5.5~6.5之间。山坡地以背风区较佳,平地应注意排水,土壤干旱期应有灌溉设施以补充水分。如土壤pH值低于5.5以下则属酸性土壤,则植株常因缺钙或镁而影响质量,可施用石灰石粉、蚵壳粉等碱性资材改良,而缺镁的果园,宜施用白云石粉(含氧化镁10~16%),可同时补充钙和镁。每分地约100~200公斤,施用时务必与有机质肥料先混合后再深施于土层中,施用后一个月才可施用硫铵或尿素等化学氮肥,与堆肥同时施用可防止土壤硬化。土壤改良逐年适量施用,不可一次施用过多,且每年检查pH值一次,当pH超过6.0时即应停止施用,以防止pH过高而引起微量元素缺乏。酸性土壤改善,可直接增加土壤中钙及镁含量,减少有害物质,增强微生物活动,促进有机物分解,并增进植株养分吸收而提高果实质量。
以果园土壤及植株营养诊断结果为施肥依据
果园施肥量因气候、土壤肥沃度、树龄大小、树势强弱及产量状况而异,施肥量可依据果园施肥推荐量为基准,其后再配合土壤与叶片分析结果来调整施肥种类与用量。果农应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间对果园土壤及植株取样,送交农业试验所或改良场诊断分析,俾供施肥及土壤校正之参考。于茂谷柑为极丰产品种,故应加强肥培管理,以防止植株提早衰弱,尤其在氮肥及钾肥之施用量,宜比一般柑橘施肥三要素推荐量酌以增加20~50%左右。
施肥时期:
茂谷柑之施肥可概分为基肥(2~3月)、开花肥(3~4月)、追肥(5~6月)、秋肥(8~9月)。大致上采收后和春梢及果实生长初期以氮及磷肥为主,果实生长以钾肥为主。注意后期氮肥之控制,因施用过量之氮肥会萌生过多之夏、秋梢,造成果实与叶片竞争养分,使果皮增厚变粗、转色不佳、糖度降低及影响贮运等。
基肥(采收后,约2~3月间)
以施用有机肥为主,部份化学肥料为辅,施肥方式以深施为主,即施入土中30~50公分,可沟施、环施或穴施,视地形及种植情形而定;若土壤pH须调整,可配合此时,加入土壤改良剂一并施用;有机质肥料可与土壤改良剂、石灰资材同时施用,但氮肥不可与石灰同时施用,以免氮素脱失,应待石灰施后一个月再予施用。有机肥种类以发酵完全之有机堆肥最佳,应选购有肥料登记的有机质肥料(可上农粮署网站查询),为避免植体氮素过多,影响将来果实质量,最好选择氮含量2%以下之有机肥。至于化学肥料种类,应视植株实际生育情形而定,可选择台肥5号(16-8-12)或43号复合肥料(15-15-15-4)等,视株龄或产量施用量约1~3公斤/株。
开花肥(开花至幼果期,约3~4月间)
视植株实际需要,于开花及春梢生长期时补充微量元素,例如:水溶性硼素(Na2B4O7‧10H2O)或综合微量元素,以水稀释500倍以上喷施,约每10天至二周喷一次,共2~3次。
追肥(约5~6月间)
于茂谷柑生理落果后(幼果期),选择台肥5号或43号复合肥,视植株大小,每株施用量约1~23公斤,于雨后(或灌溉后)土壤湿润状态时,平均撒施于树冠下周围即可。
秋肥(约8~10月间)
此时期正值茂谷柑中、大果期,此次肥一般以高钾肥为主,例如:台肥25号(5-20-20-4)、36号(7-21-21)或43号复合肥,视植株实际需求,每株施用量约1~3公斤,于雨后(或灌溉后)土壤湿润状态时,平均撒施于树冠下周围即可。
灌溉与排水
茂谷柑栽培园地应排水良好,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影响植株根群生育。地势较低地区,可采高畦方式栽培,以利排水。茂谷柑生育期间土壤水分供应的多寡,对植株生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很大,应适时、适量进行灌水,以稳定产量与质量。在冬季期间需要低温、适度干燥以利花芽分化进行。春、夏期间必须补给土壤充足水分,以提供春梢生长、开花及果实生育之所需;尤其在6~8月间为果实急速生长期,若此时期缺水,细胞没有足够膨压便不能延展,果实发育受影响;采收前1个月,生长逐渐趋缓,应减少或停止供水,可避免糖度降低。
病虫害防治
茂谷柑的栽培上为减少病虫害,宜适时、适度及适量来进行病虫害防治,以达事半功倍之效果。因此,果园病虫害防治作业,除一般化学药剂防治之外,应优先考虑非农药防治,以改善果园的日照、通风、排水及田间卫生等栽培环境,并配合土壤、肥培及整枝修剪等田间管理,以培育强健的树势与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进而减少药剂的使用量。
采收及分级
茂谷柑采收适期一般为1月下旬~2月下旬,依各产地气候有所差异,就质量而言,过早采收酸度高,较晚采收者风味较佳,应视实际成熟度、树体生长势及市场需求进行采收。采收时应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以采果剪分二次剪采,果实不可拉引,以避免果蒂受伤及果皮擦压伤,果皮受伤常是储藏期间腐损的主要原因。茂谷柑有良好质量就容易建立品牌,打开市场知名度,应确实落实分级,以控制果实质量及标准化最基本之条件,并配合包装,提高农产品的价值。应严格落实分级及包装作业,有效将产品区隔化、差异化,除可增进农民的收益外,并建立产品信誉及口碑。
结语
茂谷柑由于糖度高、风味佳,颇受消费者喜好。果农应加强栽培管理,适度疏果以防止植株结果过多而造成隔年结果,加强土壤水分管理与肥培管理,以减少落果及提高果实质量,并正确实施病虫害防治,期以高质量果实供应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