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农友对于果园草生栽培观念中,都存在易与果树竞争土壤养、水分的疑虑,其实果树的根系较深,适当根群管理及肥培措施,对果园地力及土壤改善有很大助益。草生栽培在农业生产上所扮演角色及其重要性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方面:
1、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以维持及增进土壤肥力
因长期及过度仰赖化学肥料,及不重视土壤有机肥补充,使土壤地力逐年变差,对果树生产及植株生育影响甚远,为改善及提升土壤地力,应采行草生栽培,尤其在坡地果园土壤普遍贫瘠,可提高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果园生产力。
2、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有机质会因微生物的分解而减少,高温多雨的地方,有机质会加速分解,应加强土壤有机质补充。果园采用草生栽培在草类根系老化腐烂或割除草类之植体后,覆盖在地表,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并促进及稳定土壤粒团构造,高度团粒化的土壤具有较大的空隙,有利于土壤通气性、水分的移动和根群之生长。
3、提高土壤养分利用
果园草生栽培可藉由根部吸收及叶片蒸散作用,将原来因淋洗作用而沉至下层的养分,再带回地表,供作物吸收利用。种植豆科植物,如:绿肥大豆、多年生花生等,因植株根部能与土壤中之根瘤菌行共生作用,于根部产生根瘤可固定氮或由土壤中吸收的氮,供给所栽培作物之养分,不但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且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又能兼顾环境保护之效益。
4、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采裸地栽培之果园土壤,受雨水之直接打击,易使土粒分散与悬浮,微小土粒因而填塞孔隙,造成土壤密实,使土壤之通透性变差,影响作物根系养分吸收能力及生长。草生栽培之植物根系,除有效松弛表土,促使黏重土壤疏松,可增加土壤通气及透水性,改善土壤结构及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肥力,以利于果树根系生长。
5、增加土壤生物及微生物之多样性
土壤微生物对于土壤元素之循环、有机残体分解、有毒污染物及病原菌之拮抗等相当重要。土壤生物及微生物数量及歧异度变化,视为影响土壤质量的优劣。土壤有机质过低、不当使用化学肥料及药剂皆可能破坏土壤微生物相之平衡。果园采草生栽培,能减少除草剂施用,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及理化特性;土壤中的有机质可活化土壤微生物,提供所需之营养来源,有利于增加土壤微生物及蚯蚓的活动。
6、增加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草生栽培可减少表土迳流,增加雨水向下渗漏土层中,且土壤保水力佳,可减少灌溉次数,有助于涵养水分、调节本身蒸散作用及减少地面之蒸发等,达到省水及减少灌溉之功效。此外,当降雨过后草生可较裸地栽培果园之土壤,缩短雨水停留时间,土壤较不易泥泞。因此,果园草生栽培无论对灌溉后土壤水分维持,或降雨后之排水皆有正面效果。
7、防止土壤冲蚀及肥料流失
一般农友果园采裸地栽培或除草剂,雨季时易造成土壤及肥料流失,使得肥料有效性变差,不仅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根域生长受阻或不良。种植百喜草、假俭草、狗芽根和自然草类均可防止土壤流失,减少迳流,其中以百喜草效果最佳,其主要原因是百喜草生长迅速,表土覆盖率最高。果园适当的草生覆盖物,可减缓表土受雨水之直接冲击,减少土壤的流失,并有效增加土壤抗蚀能力及肥份的流失。